深度分析

前進東南亞?新加坡創投給創業家的4點建議

2016-09-13

2016年小英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,積極與東協、南亞國家合作投資並發展觀光。本文觀察新加坡創業環境與東南亞各國市場,期許能夠帶給台灣創業圈啟發。

本文四大重點:1. 新加坡是台灣新創進入東南亞的前哨站。2. 基礎建設是進入東南亞的最大阻礙。3. 了解市場,才能將阻礙轉換成機會。4. 人才是台灣進軍東南亞的挑戰。

 

1. 新加坡是台灣新創進入東南亞的前哨站

新加坡雖然是東南亞面積最小的國家,土地大小不到台中市的三分之一。而其人口也不是很多,相較於印尼兩億人口和菲律賓一億人口。因此,新加坡對於企業來說並不是有潛力的市場。

但新加坡擁有極佳的基礎建設,而且人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,熟悉英語、中文以及閩南語的特性,非常適合台商投資。也因為新加坡法規完善、政策支持,所以跨國企業進駐比例大。世界五百大公司在新加坡都設有據點,作為經營東協、甚至是印度的區域總部。這使得新加坡能成為匯集東南亞與南亞資訊,並掌握東協人才和情報資訊的經濟中心。

此外,新加坡過去產業重點主要聚焦在電子製造業、金融業和煉油業。隨著國際投資者對東南亞市場的興趣增高,政府積極培養新創產業,鼓勵國際投資者將大筆資金投入新創。

新加坡創投 KK Fund 普通合夥人Alan Kuan Hsu(徐冠華)說,新加坡政府做了許多實質的努力,包括為新創投資提供媒合獎勵,以及鼓勵、資助新加坡人到海外新創公司工作。

新加坡政府也鼓勵外國企業入駐,像是在當地成立新創公司就能得到稅務減免,甚至直接針對有潛力的創投投資認購高達85%的資金。這種種條件加成,讓新加坡成為孵育新創的夢幻基地。

新加坡完善的基礎建設、相似的語言文化,加上其匯流東南亞資訊與人才,並支持外國企業進駐的優惠政策,讓新加坡成為台灣創業者入駐東南亞市場最好的起點,從新加坡開始,熟悉東南亞各國文化與消費者習慣是最好的策略。

 

2. 基礎建設是進入東南亞的最大阻礙

要進駐東南亞各國,先了解清楚每個國家的基礎建設狀況。雖然台灣早已在2014年進入4G高速行動網路時代,但目前東南亞各國網路速度平均卻只有2.5G。台灣許多新創服務都是網路起家,該國的網路覆蓋率(網路可以到達的地區範圍)將決定服務能否滿足顧客需求。而純 App電商則會因為網速太慢,面臨消費者購買慾望大幅降低的難題。

目前東南亞還沒有使用網路金融服務消費的習慣,消費者還是熟悉貨到付款的付款方式。此外,由於東南亞國家的地址與門牌號碼沒有統一建置,嚴重影響當地的物流產業發展。

在菲律賓和印尼,能源供給並不穩定,而金流服務也沒有普及全國,再加上不完整的公路系統造成塞車問題嚴重,所以讓電商產業無法迅速發展。

而緬甸的全國電信通訊系統最近也才剛開始進行建設。

網路速度、能源供給、公路運輸系統、金流與電信服務,各種基礎建設的不足將會造成服務品質無法達成要求,也將是未來台灣電商進駐東南亞會受到的考驗。

 

3. 了解市場,才能將阻礙轉換成機會

但如果台灣新創能了解東南亞市場情況,並解決這些問題,這些阻礙將可能轉換成打入東南亞市場的機會。

舉例來說,台灣寄送包裹有很多種選擇,郵局、黑貓宅急便、大榮貨運、新竹貨運等,而且還可以透過包裹編號,來追蹤貨物運送的進度。但在馬來西亞,狀況就不一樣了。欠缺值得信賴的寄送服務,使馬來西亞的包裹、貨物常出現閃失,而馬來西亞電商TheLorry.com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產生的服務。

顧客能透過The Lorry 在網路上租借卡車運送貨物,也可以運用TheLorry App,追蹤自己運送貨物的即時位置。The Lorry強調安全、快速、即時的服務特性,大大解決馬來西亞長期以來的運送安全問題。

 

com
(圖片來源:圖片擷取自TheLorry.com 官網

 

要像馬來西亞的電商TheLorry.com 這樣準確直擊市場痛點,最主要還是要了解各國的市場狀況。每個市場受到民族、宗教的影響,文化與習慣大不相同。放下台灣的本位主義,用當地人的眼光思考,觀察各市場的需求才能將服務做到真正的在地化。

 

4.人才是台灣進軍東南亞的挑戰

目前台灣東南亞新住民已達14萬人,台商也早已在東南亞進行佈局,像是永豐餘、光陽機車、統一、台塑等企業,在東南亞地區都有設廠及投資。台灣大型企業在前衝鋒殺陣、電商伺機進入東南亞,這些都要有足夠的人才做後備支援才能贏得這場戰爭。

舉例來說,中國大陸與印尼的合作計畫實行了10年,已培養超過400位精通印尼語的學生;反觀台灣,卻是直到兩年前,才有學生到印尼讀書,而且每年只有2~3位。

台灣人鮮少前往東南亞讀書,背後隱藏著長期以來的刻板價值觀。不少台灣人仍認為東南亞人來台就是看護、以為東南亞還是開發未完全的地方。殊不知,東南亞國家的發展狀況正在不斷進步。

越南第一大城胡志明市的精華區百貨公司 Vincom Center,過去只有少數外商與富人有能力消費,但現在卻聚集男女老少的逛街人潮。新地標金融塔(Bitexco Financial Tower)、越南外貿大樓(Vietcombank Tower)、西貢時代廣場(Saigon Times Square)等現代建設在胡志明市拔地而起。

泰國首都曼谷,則成為東協除了新加坡外最國際化的城市,常駐於曼谷的外國人就高達100萬人。而柬埔寨的首都金邊,更是跌破眾人眼鏡,正在計劃建造出樓高550公尺、共111層的世界第二高樓「金邊雙子大廈(Thai Boon Roong Twin Tower Trade Center)」。

 

Bitexco_Financial_Tower_20022012

圖為越南胡志明市金融塔(Bitexco Financial Tower)(圖片來源

 

這種種現象顯示東南亞的崛起,以及不容忽視的龐大消費潛力。如果能鼓勵台灣人去深入了解東南亞文化與政經環境,並前往東南亞讀書,實際體驗當地文化、觀察市場狀況,才能真正了解東南亞。

翻開東南亞各國政府的發展計劃白皮書,會發現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者有韓國、日本、新加坡與中國,但就是沒有台灣。當各國都在東南亞攻城掠地時,台灣做了什麼?值得深思。

 

參考資料:

1. Going Global With Entrepreneur Ecosystems
2. A list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Singapore
3. How South-East Asia startups fare on the global stage?
4. 8 lessons from Filipino tech billionaire and angel investor Nix Nolledo
5. ASEAN’s Tallest Tower Proposed for Phnom Penh
5. 小英的新南向政策,東南亞怎麼看?──來自印尼頂大的觀察
6. 東南亞拚基建 助漲原物料
7. 風口上的東南亞電商,5大難題正逐步解決

 

上一篇
下一篇

相關文章